鍋爐鑄件軸的校正
發布日期:2017-05-18 00:00 來源:http://www.fraservalleyphilharmonic.com 點擊:
軸的校正
輔機設備如麿煤機、風機、水泵等的轉子軸在使用前應進行詳細的檢查測量,如軸的彎曲值超過允許范圍,就要進行校直。
1、軸的彎曲測量
測量應在室溫下進行。在平板或平整的水泥地上,將軸頸兩端支撐在滾珠架或V型鐵上,軸的竄動限制在0.10mm以內。測量步驟為:
(1)將軸沿軸向等分,應選擇整圓沒有磨損和毛刺的光滑軸段進行測量。
(2)將軸的端面八等分,并作永久性記號
(3)在各測量段都裝一千分表,測量桿垂直軸線并通過軸心;將表的大針調到“50”處,小針調到量程中間,緩緩盤動軸一圈,表針應回到始點。
(4)將軸按同一方向緩慢盤動,依次測出各點讀數并做記錄。測量時應測兩次,以便校對。每次轉動的角度應一致。讀數誤差應小于0.005mm。
(5)根據記錄計算出各斷面的彎曲值。取同一斷面內相對兩點差值的一半,繪制向位圖,如圖4-1所示。
(6)將同一軸向斷面的彎曲值,列入直角坐標系??v座標為彎曲值,橫座標為軸全長和各測量斷面間的距離。由向位圖的彎曲值可連成兩條直線,兩直線的交點為近似Z大彎曲點,然后在該點兩點多測幾點,將測得各點連成平滑曲線與兩直線相切,構成軸的彎曲曲線,如圖4-2所示。
如軸是單彎,那么自兩支點與各點的連線應是兩條相交的直線。若不是兩條相交的直線,則有兩個可能:在測量上差錯或軸有幾個彎。經復測證實測量無誤時,應重新測其他斷面的彎曲圖,求出該軸有幾個彎、彎曲方向及彎曲值。
2、直軸前的準備
(1)檢查Z大彎曲點區域是否有裂紋。軸上的裂紋必須在直軸前消除,否則在直軸時會延伸擴大。如裂紋太深,則考慮是否報廢。
(2)如彎曲是因摩擦引起,則應測量、比較摩擦較嚴重部位和正常部位的表面硬度,若摩擦部位金屬已淬硬,在直軸前應進行退火處理。
(3)如果軸的材料不確定,應取樣分析。取樣應從軸頭處鉆取,質量不小于50g,注意不能損傷軸的中心孔。
3、直軸的方法
a、局部加熱法直軸
對于彎曲不大的碳鋼或低合金鋼軸,可用局部加熱法直軸。
將軸的凸起部位向上放置,不受熱的部位用保溫制品隔絕,加熱段用石棉布包起來,下部用水浸濕,上部留有橢圓形或長方形的加熱孔。加熱要迅速均勻,應從加熱孔中心開始,逐漸擴展至邊緣,再回到中心。當溫度達到600~700℃時停止加熱,并立即用干石棉布將加熱孔蓋上。待軸冷卻到室溫時,測量軸的彎曲情況,可重復再查一次。Z后的軸校直狀態,要求過直值為0.05~0.075mm。此過直值在軸退火后將自行消失。軸校直后,應在加熱處進行全周退火或整軸退火。
b、內應力松馳法直軸
將軸的Z大彎曲處的整個圓周加熱到低于回火溫度30~50℃,在軸的凸起部位加壓,使其產生一定的彈性變形,并在高溫作用下逐漸轉變為塑性變形,將軸校直。用此法校直后的軸具有很好的穩定性,尤其適合高合金鋼鍛造焊接軸的校直。
直軸步驟為:
(1)設置加壓裝置、測量裝置及加熱設備。加壓裝置由拉桿、橫梁、壓塊及千斤頂組成,測量裝置有百分表及吸附架組成,加熱設備采用工頻感應加熱裝置Z好,也可用氧乙炔加熱裝置,但只限于小容量轉子軸。
(2)計算加力。實際操作中通過監測的撓度來驗證外加力是否恰當。計算時把軸當作一個雙支點的橫梁,公式為:
加力 P=σWL/ab(N)
軸撓度 f=Pa2b2/3EJL (mm)
式中 L、a、b——支點間和支點至Z大彎曲點的距離,mm;
W—–軸的抗彎矩(斷面模數),W=0.1d3,mm3;
I——軸的慣性矩,I=0.05 d4,mm4;
σ—–直軸時所采用的應力,σ=50~70,MPa;
E——彈性棤(彈性系數),E=15×104,MPa。
(3)直軸。用頂絲將承壓支架頂起,使軸頸離開滾動支架2mm,以80~100℃/h的速度升溫至650℃左右恒溫,用油壓千斤頂壓軸的Z大彎曲點并加力,到預定壓力后恒壓。當軸的撓度變化極其緩慢或不變時,停止加壓,松開千斤頂和頂絲,使軸落在滾動支架上,緩慢地將軸轉動,待上下溫度均勻后,再測軸彎曲。如需再次校直,應在允許范圍內適當提高加熱溫度或壓力,否則效果不好。Z后軸應過直0.04~0.06 mm,進行穩定的熱處理,其溫度要控制在比軸運行狀態下的溫度高75~100℃.
(4)直軸后的檢查。直軸后應檢查加壓、加熱部位表面是否有裂紋,還應測量加壓、加熱部位表面的硬度是否有明顯下降。因直軸后的剩余彎曲值及方向與軸彎曲前有差異,故應對轉子進行低速動平衡試驗或找靜平衡。